提到幽门螺杆菌(Hp),很多人可能觉得陌生,但它其实离我们很近。我国约有一半人感染这种细菌,它也是目前发现的唯一能在胃里长期“定居” 的细菌。别看它不起眼,却是慢性胃炎、胃溃疡甚至胃癌的 “幕后推手”,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一类致癌原。
幽门螺杆菌有多“危险”?
·慢性胃炎:几乎100%的感染者都会出现慢性胃炎。
·消化性溃疡:约95%的十二指肠溃疡和70%的胃溃疡由它引起。
·胃癌:作为胃癌的“头号杀手”,63.4%的胃癌都与它的感染相关。
它是怎么找上你的?
幽门螺杆菌的传播离不开“口” 和 “粪”,而且人是唯一传染源。
·粪-口传播:被粪便污染的水源、食物,一旦被吃下就可能感染。
·口-口传播:这是家庭内传播的主要方式。共用餐具、接吻、给孩子口对口喂食等,都可能通过唾液交换传播细菌。
·医源性传播:胃镜、喉镜等侵入式检查或口腔治疗时,若器械消毒不彻底,也可能导致感染,所以就医一定要选正规医院。
做好这几点,远离感染!
预防幽门螺杆菌,关键在日常习惯。饭前便后勤洗手,生冷食物洗干净;餐具、水杯定期消毒,聚餐时坚持用公筷;千万别给孩子口对口喂食,避免唾液接触。
感染了会有哪些信号?
感染后症状往往不典型,有些人可能毫无感觉,直到体检才发现;也有人会出现反复嗳气、口腔异味、反酸、烧心、胃痛、腹胀等不适。如果这些症状反复出现,别大意,及时去医院检查。
哪些人必须查幽门螺杆菌?
·有消化性溃疡、慢性胃炎伴糜烂或萎缩、胃MALT淋巴瘤等疾病的人。
·胃癌术后患者或有胃癌家族史的人。
·长期服用质子泵抑制剂(PPI)、非甾体抗炎药(如阿司匹林)的人。
·有不明原因贫血、血小板减少等情况的人。
·自己要求检查的人。
常用检测方法怎么选?
·非侵入性检查:尿素呼气试验(C13/C14)最常用,准确率高,还能判断治疗是否成功;粪便抗原试验、血清学试验也可选用。
·侵入性检查:通过胃镜取组织检查,适合需要同时做胃黏膜评估的患者。
注意:抽血查出血清抗体阳性,可能是现在感染,也可能是以前感染过(抗体能在体内存6个月以上),通常需要结合呼气试验进一步确认。
感染了一定要治吗?
一般来说,只要确诊感染且没有禁忌证,都建议治疗。根除幽门螺杆菌能显著降低溃疡复发率(降到5%以下)、减少胃癌风险(降低39%),还能改善胃黏膜炎症。
治疗方案有哪些?
主流是“四联疗法”:1种抑酸药(如PPI或P-CAB)+1种铋剂(如枸橼酸铋钾或胶体果胶铋)+2种抗生素,具体用药需医生根据个人情况制定。治疗周期一般为14天,要严格遵医嘱服药。
目前幽门螺杆菌对克拉霉素、甲硝唑及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增加,因此,尽量选择耐药率低的抗生素,如阿莫西林、呋喃唑酮及四环素等。
出现这些情况必须停药!
服药期间如果出现过敏性皮疹(皮肤起水疱、红疙瘩)、持续发热、肝功能异常(转氨酶升高),一定要立即停药并就医,别硬扛。
治疗后就万事大吉了吗?
·治疗结束4周后,必须复查确认是否根除成功。
·即使成功,也建议定期体检,尤其是有胃癌家族史的人。
·少数人根除后可能出现轻微反流性食管炎,通常不用特殊处理。
幽门螺杆菌虽然“狡猾”,但只要做好预防、及时检查、规范治疗,就能有效控制它的危害。守护胃健康,从远离幽门螺杆菌开始吧。
(通讯员 巩林强)
南京配资开户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